为搭建教师学术交流平台,激发科研创新活力,提升教师科研育人效能,11月6日,学院在智慧课室H403成功举办博士沙龙(工作坊)。此次学术沙龙特别邀请胡辉华教授主讲,他以《质性研究的客观解释学进路》为题展开分享,学院全体教师到场聆听。

胡辉华教授围绕质性研究的关键维度展开系统讲解。他首先将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进行对比,阐释二者在方法论、研究逻辑和目标上存在根本差异。同时,指出当前质性研究存在一个误区,即部分研究者以定量研究的观念来理解质性研究,这使得质性研究丧失其解释性理解的本质。若想让研究摆脱主观解释的局限性,需借助“客观解释学”这一质性研究的核心工具。该工具强调对“潜在意义结构”的分析,为摆脱质性研究中的心理主义提供了可行路径,这种质性研究进路有助于推动组织制度主义研究。

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主任谢永梅对本次沙龙活动进行了总结。她指出,胡辉华教授的分享极具价值,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,既精准地厘清了质性研究的核心逻辑,又巧妙地借助实际案例,为教师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。希望学院教师能以此次沙龙活动为契机,深入领会并掌握科学的方法论,将其自觉融入日常学术研究,通过不断实践与探索,实现学术水平的“质变”飞跃。

本次学术沙龙活动是学院为打造富有活力的学术共同体、助力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举措之一,有效发挥了博士群体的科研优势,为学院科研能力提升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与务实的行动指引。未来,学院将持续学院也会持续搭建多元化交流平台,全方位助力教师发展。
